水處理
湖泊內的水一般流動性較差,水流不易混合,會出現水質分布不均勻性。湖水的溫度隨水深度而變化,水溫又直接影響溶解氣體特別是溶解氧的含量,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在湖泊的每個部分尤其在不同深度,溶解氣體的含量是不相同的。一年內溶解氣體的含量取決于水溫的變化過程,溶解氧含量冬季最大,夏季最小。在小湖泊內,由于受熱條件良好,夏季進行強烈的光合作用,湖水含有過剩的溶解氧,所以小湖泊表層氧含量通常較高。
常年累月的污染物進入到湖泊,形成淤泥沉積在湖底,底泥有機物質由于缺氧,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產生硫化氫和甲烷。湖泊內生物原生質(NO2-、NO3-、HPO42-、H2PO41-、NH4+)存在湖水和底泥中。而且在湖泊的底層,由于湖底有機物的分解,水中的生物原生質含量升高,營養物質的增多,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嚴重,容易形成藍藻爆發。
常規處理方法
水體增氧、水體過濾、化學除藻劑和絮凝劑的運用
常規處理方法局限性
1、化學試劑見效快,投加量大,容易造成化學試劑易殘留,對水中生物有毒害;
2、水體增氧工藝單一,能耗大,只能少部分去除污染物,不能恢復水體自凈能力;
3、水體過濾工程量巨大,過濾物質不易處理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