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處理
印染廢水:
印染廢水是加工棉、麻、化學纖維及其混紡產品為主的印染廠排出的廢水。主要分為①退漿廢水②煮煉廢水③漂白廢水④絲光廢水⑤染色廢水⑥印花廢水⑦整理工序廢水⑧堿減量廢水。
印染廢水特點:
印染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棉毛等紡織纖維上的污物、鹽類、油類和脂類,以及加工過程中附加的各種漿料、染料、表面活性劑、助劑、酸、堿等。紡織工業污水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:
(1)廢水量大,純棉及混紡織物印染廢水2.5~3.5m3/100m織物,滌棉織物以2-2.4m3/100m織物,絲綢織物為4-6m3/100m織物,精毛紡織物為12-15m3/100織物,廢水量相當大。
(2)水質復雜,廢水中含有殘余染料、漿料、助劑、纖維雜質及無機鹽等。染料結構中硝基和胺基化合物及銅、鉻、鋅、砷等重金屬元具有較大的生物毒性。
(3)印染廢水有機物含量高,統稱經調節后COD為800~1200mg/L,COD的組成有殘余染料、助劑、漿料等,堿液量廢水COD高達100g/L。
(4)可生化性較差,廢水BOD/COD值很低,一般在0.2左右,因此需要采取措施,提高B/C值,以便利于生化處理。
(5)廢水中含大量助劑及表面活性劑,除了難生物降解并污染水體外,在生物處理曝氣時,產生泡沫,阻礙充氧。
水解酸化-生物接觸氧化-生物炭處理印染廢水工藝流程
組合工藝處理印染廢水工藝流程
常規工藝局限性
(1)各工序廢水直接混合,使得水質變得復雜不穩定
各工序廢水相對來說水質較為簡單,主要需處理對象單一,比如退漿廢水主要是COD,染色工序廢水是色度,漂白廢水主要是殘留的漂白劑。若各工序廢水未經預處理直接混合后,水質變得復雜,污染物的濃度得到稀釋,處理起來成本就會高出很多。
(2)“生化再生化”、“絮凝再絮凝”
目前國內大部分印染企業為提高COD去除率,通常采用增加絮凝和生化反應時間的技術方法,即所謂“物化-生化”、“物化-生化-物化”,沒有結合自身水質特點進行設計,結果導致廢水處理工程占地面積大,流程長,工程費用高,但處理效果仍難令人滿意。
(3)前物化時,所用絮凝劑不合理
對于PTA為主要COD的廢水前物化處理時,廢水的pH在4~5之間,有些印染廠直接投加大量的亞鐵鹽。卻不知亞鐵在PH低于7時,大量游離二價鐵在水中,會以溶解態進入生化,進去好氧池后被氧化成鐵離子,使出水變紅。既浪費了成本,又使得出水水質變差。
(4)老舊污水處理系統無法滿足染料及助劑升級后的廢水處理
隨著市場需求或產品升級和紡織印染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,染料及助劑不斷升級換代,難降解工業合成染料和助劑的使用量加大,使印染廢水可生化性顯著降低,處理難度大幅度增加。原有老舊污水處理工藝或普通微生物滿足不了。
(1)對廢水進行分流預處理
(2)提高生化性
(3)選用高效的微生物菌種
(4)選用合適的填料
(5)強化脫氮除磷
(6)選用合理正確的絮凝劑
(7)采取夏季降溫措施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